門診待遇提高、就醫購藥便利、醫保賬戶“家庭共享”……今年1月1日起實施的大連市職工醫保門診共濟保障制度,打破年齡限制、病種限制,讓享受職工醫保報銷的人群覆蓋面更廣,醫保統籌報銷額度更高。記者最近在采訪中發現:有了門診醫保報銷待遇“托底”,越來越多的參;颊咄ㄟ^門診實現早診早治,避免“小病”拖成大病。醫;菝裥抡行p輕了參;颊叩牟⊥春徒洕摀。
“我前陣子牙疼,想著治牙挺貴的,就先忍忍,這回實在疼受不了才上的醫院。本以為得跟去年拔牙一樣,要花一千多,沒想到門診給報銷了好幾百元!”近日,職工醫保參保人員曾先生到大連市口腔醫院拔除了阻生智齒,醫療費用總計1010.1元,其中符合醫保報銷范圍的金額為942.52元。本次門診治療之前,曾先生在其他醫院的治療費用已經達到門診報銷起付標準,因此他可直接按比例享受報銷待遇。最后,醫保統籌支付了565.51元,曾先生個人只負擔了444.59元。
大連市口腔醫院醫保辦的工作人員介紹,新政實施之前,在該院就診的患者中,除了兒童患者外,只有符合慢病標準的牙周黏膜慢病患者門診統籌報銷。門診統籌開始后,到醫院就診的各個年齡段的人群都可以享受門診統籌報銷。
“我原來以為康復訓練不做也沒事,扭傷的地方自己就能好了,沒想到拆了石膏后半個月也沒恢復好!被颊邨钆績蓚月前踝關節扭傷,通過打石膏的方式固定治療。石膏拆除后,楊女士的行走能力始終沒有完全恢復。近日,她來到大連市第二人民醫院進行了康復治療。經過門診醫保統籌,一個療程500多元的康復治療費用中,楊女士僅自付了200多元。
大連市第二人民醫院手足外科主任宋秀鋒表示,常見的足踝疾病如踝關節置換、拇外翻矯形等術后復診周期比較長,且需要進行康復治療。過去很多患者出了院,因為門診治療不能報銷,舍不得花錢,便沒有及時來院進行規范的康復治療,等著患處自愈,甚至干脆選擇用“土辦法”治療,結果很容易延誤病情,不但影響患處恢復,還容易出現關節僵硬、肌腱粘連、韌帶攣縮等癥狀。今年門診納入統籌報銷之后,到該院進行骨科康復治療,尤其是中長期康復治療的患者受益不小,治療負擔明顯減輕。
采訪中,很多參保職工都表示,隨著政策的實施以及便民惠民配套措施的推進,他們越來越深刻地感受到了門診共濟的實惠。醫保改革增強了職工醫保在門診方面的保障功能,讓老百姓充分享受到了改革紅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