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鞏留縣聚焦強化政治引領,因需施教,通過“四大課堂”不斷加強黨員的教育、管理和服務,讓基層黨員教育“做好”“做活”“做實”,推進黨員教育工作提質增效。
紅色基地,打造“初心課堂”。以主題黨日為載體,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、黨建展館等紅色教育基地,建立定制化組織生活,推行定制化組織生活服務,通過紅色基地推動黨員教育走深走實,成為黨員的“紅色充電站”。創建9個黨員(遠程)教育學用結合示范站點為黨員“紅色加油站”,多維度延伸黨員教育觸角,培養黨性觀念強、發展思路明、專業技術好的農牧民黨員隊伍,為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支撐。依托“巴特小屋”紅色小院,組織黨員圍繞黨建理論、基層治理、鄉村振興等方面創新開展互動式學習,基層黨組織和黨員按需“點單”,讓每一堂黨課既符合黨員口味,又富含教育“營養”。
個性定制,開設“實操課堂”。依托縣委黨校,采取紅色體驗式、案例式、結構化研討式、情景模擬式等教學方式,設置紅歌教學、互動教學、現場教學、情景教學、音像教學等教學課程,有力提升黨員教育實效。結合微朗讀、微黨課、微故事、微分享“四微”學用活動,組織黨員“輪流上臺”拓展延伸,用身邊人講身邊事、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,立體化推動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持續升溫、走深走實。組織黨員分批次開展實踐教學,體驗“紅色實境”、聆聽“紅色黨課”、觀看“紅色電影”,讓現場變課堂、故事變教材、講解變互動,確保黨員教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。
平臺交流,創新“掌上課堂”。充分發揮新媒體作用,利用“學習強國”APP、釘釘會議、黨課直播間等平臺,組織黨員利用“碎片化”時間開展學習,實現由“線下學習”到“線上學習”的延伸與轉變,有效打通黨員教育“最后一公里”。綜合運用“文明實踐在鞏留”“鞏留零距離”“伊犁黨建在線”等線上平臺,以圖文、音頻、視頻方式對黨的二十大精神進行全方位、多角度、立體化進行推送和學習。依托微信工作群和“指尖課堂”將優秀資源推送到外出務工、貨車司機等流動黨員手中,切實將關注點聚焦到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上。
上門服務,搭建“流動課堂”。運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與方法,讓宣講員進入農牧民夜校、村級就業培訓班、新時代文明實踐所(站)宣講紅色故事、黨史知識,并通過農村大喇叭傳播黨的“好聲音”,全方位打通黨員教育“最后一米”。依托村級流動影院、流動宣傳車、馬背宣講隊、紅色馬甲宣講隊等送教下鄉、送學上門,宣傳各類黨的創新理論;合理安排授課課程,有針對性地對村級農技推廣員、科技示范戶、種養大戶等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。結合“民族團結一家親”、民族團結聯誼活動、“三進兩聯一交友”活動,以歌舞形式向各族黨員群眾分享心得體會、暢談未來計劃,不斷增強黨員教育的針對性、實效性。